大安区:党建引领谋发展 “稻虾轮作”谱新篇
2025年08月16日 15:26:05 来源:四川新闻网
四川新闻网-首屏新闻
今年以来,在大安区回龙镇党委、政府的指导下和帮扶部门区农业农村局的帮扶下,古井村直面历史遗留的土地合同纠纷与集体经济薄弱双重困境,立足本地资源禀赋,以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,探索出“稻虾轮作”生态种养与农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。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、资源整合激活力、科技赋能提效力,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,已形成“一田双收、一水两用、农旅融合”发展道路,铺就了一条联农带农富农的乡村振兴新赛道。
盘活资源:筑牢根基激发发展引擎
土地是乡村振兴的“命根子”。为化解历史遗留的土地合同纠纷,古井村党支部主动牵头,以“一碗水端平”的担当推进荒地流转,整合零散地块50亩,统一规划改造为“稻虾轮作”标准化种养基地,同步建成配套沟渠、防逃网等基础设施,为产业发展筑牢“硬支撑”。发展中,村党支部创新推行“党支部+联合社+新农人+农户”模式,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、联合社的组织优势、新农人的技术优势与农户的资源优势深度融合,不仅激活了集体经济“一池春水”,更构建起“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”的紧密联结机制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科技赋能:绿色循环提升产业效益
“科技是产业提质的关键。”区农业农村局提供优质水稻种质资源60公斤,并联合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、农技专家团队组成“智囊团”,为古井村稻虾基地提供技术支撑,重点推广“早稻+小龙虾”轮作技术,全程规范种养流程。通过科学种植和养殖,实现亩产稻谷约550公斤、小龙虾200公斤,综合收益较传统种植翻了三番。
更值得称赞的是其生态价值——小龙虾排泄物成为稻田天然有机肥,实现农药化肥“零投入”;稻田生态系统为虾苗提供天然饵料,降低养殖成本。这种“稻护虾、虾肥稻”的绿色循环模式,既鼓了钱袋,又护了生态,成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板。
联农带农:产业链延伸拓宽增收渠道
“稻虾轮作”产业的发展,实实在在带动了农户增收。农户每年可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,每年累计吸纳本村劳动力约600人次,参与农户户均增收近1000元,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此外,古井村延伸产业链条,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。依托稻虾产业基础,成功举办首届“和美回龙虾趣古井”亲子垂钓活动,借助融媒、抖音、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矩阵引流,3天吸引游客超1000人次,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,更带动集体经济增收1.6万元。
古井村以“稻虾轮作”为小切口,写出了产业振兴大文章。下一步,古井村将持续深入探索“一季稻三季虾”等高效生态种养殖模式,推动特色农业向规模化、品牌化迈进,让“产业兴、生态美、农民富”的乡村振兴新图景照进现实,谱写更加美丽的乡村振兴新篇章。(大安区委宣传部供稿)
编辑:李雪艳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