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新闻网消息 为主动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,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自流井公安分局坚持把“优化发展环境,维护企业稳定”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重点,充分发挥网安部门职能作用,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建设发展,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网络环境。
一、打击处理“狠”,净化营商网络空间。一是深化模型应用。树立“主动警务、预防警务”理念,掌握侦查打击主动权,组建专家团队,瞄准企业数据、损害企业利益等网络安全领域突出问题,搭建风险防范模型,帮助企业阻断网上不法侵害。截止目前,建立本地网络风险模型2个,通报整改涉办公系统、通讯硬件高风险漏洞20余次。二是坚持信息引领。深入开展涉网违法犯罪活动摸排,拓宽并畅通线索渠道,结合公安网络技术手段,组织专业力量深度排查辖区6家重点企业,精准锁定犯罪线索200余条,有力震慑市场乱象,切实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。三是依法严打犯罪。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作为重要使命,依法打击侵犯商业秘密、知识产权及其他损害企业利益的案件,密切检法合作,最大限度为企业追赃挽损,组织侦破假冒四川某焊接公司、“某桥”等中国驰名商标系列案,捣毁位于河北省邢台市的假冒商标制造、产品生产、仓储的线上线下销售“全链条”制造销售窝点7个,抓获犯罪嫌疑人23名,查获假冒焊接材料400余吨,查扣、冻结资金195万余元,涉案金额3500余万元。
二、提升渠道“畅”,构建综合治理格局。一是强劲推动。分局积极协同区网信办等政府部门,加强本地意识形态工作落实,结合成都大运、“两会”等安保任务,协同区宣传部、网信办等部门,深入开展检查督导,检查相关单位30余家,下发整改通知书10余份,关闭网站2家。二是机制护动。牢固树立“亲企、安企、助企”的工作理念,结合《全市公安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》和区网信办、工商联等有关部门规定,细化研究公安机关服务经济发展网络安全制度规范,制定相关子方案2个,全面开启安商护企新篇章。三是创新谋动。结合网络安全监管职责,为企业量身制作《企业涉常见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体检表》,提供定制化上门网络安全服务,搭建自井网安“流动警务室”,以“云警务、零距离、心服务”为出发点,创新地将数据警务与传统警务相结合,积极探索“多元融合、队所联动”新模式,深入落实“主动警务、预防警务”,不断推动网络安全工作警务前移、警力下沉、保障下倾。
三、管理服务“亲”,厚植经济发展沃土。一是延伸服务触角。协助辖区企业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,为企业现场进行技术检测,发现安全漏洞并出具检测报告。2023年以来,开展实地走访巡查70余次,督促整改存在网络安全隐患漏洞的单位30余家次,重点走访一、四医院、自贡银行等重要单位,合计封堵漏洞870余个,同时结合日常网络安全监测,建立辖区网络安全沟通联系群组,完善辖区安防单位联络渠道,围绕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及时开展通报预警10余次。二是打通“最后一米”。聚焦服务支撑,打造高质量服务标杆,分局在日常网络安全服务中,进一步规范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备案、国际联网备案事项,落实专人解决各单位在备案中遇到的各类问题,同时规范各单位备案流程,精简备案材料,缩减备案时间,切实提升服务实效。2023年,完成24家信息系统单位、5家网站单位备案工作。三是贯宣政策法规。结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、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,深入民营企业讲解便民惠企举措、经典案例、政策法规。在辖区重点单位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地发放网络安全宣传手册1000余份,解答群众疑问50余人次,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,筑牢了网络安全防线。
四、多元护企“精”,项目护航保障支撑。一是纾困暖企。通过深入一线收集分析重点项目法律需求,建立工作台账并提供法律意见,组建辖区网络安全沟通群,在线解决企业遇到的相关网络问题,并指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设与测评。截止目前,建立微信群2个,解决问题30余次。同时,针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涉及出入境、户籍、治安、交管等政务服务事项,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做到特事特办、急事快办,截止目前服务群众50余次。二是靠前助企。结合市局相关文件精神,推出服务保障经济发展十二条措施,根据民营企业外来人员集中的特点,组建“助企警务顾问团”,在全区重点、规模企业推行网格民警兼任“助企警务专员”,网格员担任网格内规模企业“流动人口服务专员”制度,前移服务关口。2023年以来,为6家企业15人次免费提供免预约、专窗受理服务。三是支撑服企。分局在日常办理主侦案件的同时,强化网络数据信息支撑,特别是在涉企案件侦察方面,深入开展网络数据取证、协查和分析等工作。2023年以来,深度参与“2.27虚开增值税发票案”“10.25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”等大要案件的网络数据分析,累计分析要素、账号1000余个,形成打击战果40余人。
(供稿:自流井公安分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