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新闻网消息 自流井分局牢固树立大抓基层、大抓基础导向,紧扣“派出所主防”实战化改革要求,推动整体工作重心下移、基础工作体系化重塑,全力打造基础管控中心,助力推动基层警务提质增效。
找准改革“突破口”,推动机制重塑。一是职能明晰。坚持把标准化建设作为强基层基础的关键,以拓展基础工作广度深度为突破口,盘活警务资源,激发实战动能,按照信息采集数据化、基础要素可视化、工作流程标准化思路打造“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系统”,将社区警务管理中心升级为智慧社区警务运营中心,以深化“两队一室”改革为牵引,转型打造基础管控中心,历时三个阶段,全方位推动基层基础工作。二是稳步运行。为确保分局基础管控中心实体化运行,分局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,研究相关事宜,确定中心指挥长一名以及基层基础、案件统筹、风控信息、内部建设四个岗位民警各一名,抽调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社区辅警协助开展工作。同时赋予中心对派出所的考核职能及具体实施细则,突破改革难题。三是精准作业。基础管控中心依托基础管控任务模块,统筹整合专项性、临时性任务,梳理后下发至基层所队,并落实跨区域、跨层级业务协同推送反馈,远程指导基层民辅警开展社区警务工作,实现基础管控任务“一个口子统”、“一根管道下”、“扁平化”推送。中心运行以来,通过“泛一标三实”对自流井区边界地带数据进行分析,累计推送需核查采集的边界数据1万余条,需核查注销的边界数据4000余条。
牵住关键“牛鼻子”,强化业务支撑。一是落实主动警务。依托“四川e码·勤务考核”微信小程序,充分利用移动警务终端定人、定时、定位、现场图传等功能,对社区民警工作情况进行跟踪指导,实时统计社区民警每日工作量。发挥“四川省治安综合应用管理门户·基础管控驾驶舱”模块作用,对社区民警社区打卡率进行日常通报,根据在岗情况,实时纠正“打卡式、摆拍式”行为。二是优化项目任务。整合基层基础工作任务,做精任务清单,将社区警务清单内容从49项合并为28项,逐一定标准、定流程、定时限,并嵌入相应平台系统。简化系统操作流程,在接到e治理APP指令后,社区民警直接按照表单指引完成规定任务,同时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运用系统数据化考核功能模块,采取张榜晾晒、督导督办等措施,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。三是聚焦智慧管理。结合“智慧城市”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”创建工作,深化推进“智慧平安小区”建设,推广智能网格场景,运用小程序、APP等拓展社区治理路径,构建“人工+智能”的安全隐患排查体系,形成上下贯通、左右衔接、要素齐备、全面融合的网格智慧治理平台。目前全区69个合围式区域已全面建设完毕,非合围式区域建设省级智慧小区正在积极筹备实施中。
深耕基层“责任田”,提升运行质效。一是数据更实,基础更牢。自运行以来,基础工作标准统一由中心审核、任务统一由中心下发,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公安基础数据库,实现了基础数据鲜活准确、社情民意动态掌握,为打防管控治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。截止目前,共采集、核实实有人口信息3万余人,核查治安要素信息100余条,上报矛盾纠纷24起。二是衔接更畅,支撑更强。结合“两队一室”警务运行机制改革,中心进一步细化明确派出所综合指挥室4岗10项工作职责,对主要的3个系统平台、50余个模块功能应用做好支撑和保障,有力推动了基层治安防控、人员管控、风险化解等工作。今年以来,全区治安、刑事警情分别同比下降23.31%、13.55%。三是调度更精,研判更准。中心通过基础数据分类补点、多系统叠加、一屏整合,为警种部门及派出所打击破案、巡逻防控、应急处置等提供了三维立体、要素全面、实时直观的信息化应用支撑,基础数据实现从“躺着”“站着”到“活着”“跑着”的转变。
供稿:自流井公安